1、重合器定義
能夠按照預定的開斷和重合順序在交流線路中自動進行開斷和重合操作,并在其后自動復位或閉鎖的自具(不需要外加能源)控制保護功能的高壓開關設備.
重合器是一種自動化程度很高的電氣產(chǎn)品。它可以自動檢測通過重合器主回路的電流,當確認是故障電流后,持續(xù)一定的時間,按定時限或反時限保護特性自動斷開故障電流,并根據(jù)要求多次自動地重合,向線路恢復供電。如果故障是瞬時性的,重合器重合后線路恢復正常供電;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重合器按預先整定的操作順序進行動作,在完成預先整定的重合次數(shù)(一般為三次)后,確認線路為永久性故障,則自動閉鎖,不再對故障線路送電,直至人為排除故障后,重新將重合器合閘閉鎖解除,恢復正常狀態(tài)。
2、最小分閘電流
這是對于帶有高壓分閘線圈的重合器而言的。它分為相間故障和接地故障兩種。對于相間故障有串聯(lián)分閘線圈的重合器,標準規(guī)定最小分閘電流一般取為串聯(lián)線圈長期額定工作電流的2倍;對于并聯(lián)分閘重合器最小分閘電流是可調(diào)的,主要是考慮躲過關合時直流分量引起的暫態(tài)電流,其值與額定電流無固定關系。對于現(xiàn)在的微機型重合器控制器而言,用戶可按需要設定。
3、重合間隔
是指重合器判斷故障后,自動分閘至下一次自動重合之間的線路無電流時間。
4、復位時間
指重合器第一次過流分閘后,控制系統(tǒng)返回其初始狀態(tài)所需要的時間。復位時間是重合器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若在復位時間之內(nèi)線路發(fā)生故障,重合器將只能按原定的操作順序的剩余部分進行操作。一般希望復位時間越短越好,但考慮到其他保護設備之間的配合,有時不得不選用較長的復位時間。一般的原則是:從電源側向負荷側順序排列,各級的復位時間逐級縮短。
5、安-秒特性(TCC)
安-秒特性是重合器的開斷時間與開斷電流之間的反時限關系曲線,通常以雙對數(shù)坐標表示
TCC分為快速和慢速兩種。快速以I表示,慢速以D表示,如兩快兩慢操作順序可表示為2I2D。但重合器以快速TCC操作時,切除故障很快,在30-40ms之間便可切除故障電流,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使滅弧斷口的絕緣介質恢復到一定的絕緣水平。這種重合器間隔常應用于第一次分閘。
重合器的第一次操作一般情況下都按快速TCC整定,目的在于消除瞬時性故障;但重合器按慢速TCC操作時,分閘時延較長,以便與線路上的其他保護相配合,這就是重合器的所謂雙延時特性。
6、合閘閉鎖
指重合器經(jīng)過預定的分閘和重合操作以后,最后將觸頭處于分閘位置,使其處于不能合閘的狀態(tài)。
7、分閘閉鎖
指重合開關操作后,觸頭處在合閘位置,使其不能分閘的狀態(tài)。這就是將重合器的保護退出,使其合閘后不能再分閘。
8、操作順序
指重合器進入合閘閉鎖狀態(tài)前,在規(guī)定的重合閘間隔,安-秒特性等參數(shù)下應完成的操作次數(shù)。通常以幾快幾慢來表示。例:2I2D。表示四次分閘(重合3次)。
9、操作特性
說明重合器分合短路電流能力的一種參數(shù),以重合器在規(guī)定的短路電流下,按整定的操作次數(shù)動作。